採用台灣土鳳梨,較粗的纖維在長時間慢火熬煮後,仍保有鳳梨原味及絕佳的口感......

不知道吃過多少鳳梨酥,這幾年才知道裡面餡料不全是鳳梨,該叫做冬瓜酥才對。雖然從小被騙到大,我想傳統作法一定有它的道理,偶爾吃到好吃的鳳梨酥也不會 太在意裡面的餡料,倒是這一兩年來有人嘗試用鳳梨去製做餡料,可以"咬"到鳳梨果肉,而且更有鳳梨味。

試過很多次把鳳梨做到麵包裡,一開始當然是買市售鳳梨醬來"包"在麵糰裡,嗯......太甜......沒感覺有鳳梨,也試過鳳梨罐頭切一切包進去......沒味道哩,而且好貴!


好 吧!愛吃就自己來吧!市場上挑了幾顆,回來後看著看著,長那麼大還沒殺過鳳梨,老實說每次拿菜刀我都有點怕怕,還是拜託老媽出動,三兩下就清潔溜溜。接下 來是該切多大塊的問題了,試過幾次,煮出來的餡明顯偏小而且大小不均,不容易吃到完整的果肉,最後決定大約是切成8舟再切塊,如果鳳梨太大就切10舟,這 樣熬煮到最後,果肉略呈條狀,要放到麵包裡也必較看得到。



(剛開始大部分的水都跑出來了)

熬煮的過程非常費工,剛開始火候可以稍大,大約中火還可以,2~3小時候轉小火再慢慢煮,攪拌時不能太粗魯,不然果肉會被攪的細細碎碎,而且從現在開始要不停的攪拌,稍一停頓可能就會燒焦給你看......絕對是親身經驗喔!前面我用大湯匙的背面攪拌,轉小火後湯汁變少,就用竹製的那種好像大飯匙的來攪拌,多次經驗後,就可以煮出保有完整果肉的鳳梨醬。


(要用小火慢慢煮,還要不停的攪拌)



(樣子慢慢出現了)

鳳梨果肉與糖的比例約5:1,可以滴加一些檸檬汁增加香氣。煮到最後階段,在水分收乾之前再加入少許麥芽糖攪拌,這樣熬煮出來的鳳梨果醬,香氣迷人而且不 會太過甜膩。後來更直接去批發市場,訂購纖維較粗的台灣土鳳梨,口感就很棒,不會像一般果醬好像稀稀爛爛的。冷卻後試吃,單獨吃不錯,還是要配合吐司或是口味 較清淡的歐式麵包,畢竟就是果醬嘛。


(終於完成,果肉成條狀,還稍稍透光呢!)

要做成鳳梨麵包,一開始嘗試加入揉好的麵糰中攪拌,發現其實很難成型,因為整個鳳梨醬的水分還是太多,即使麵糰已經揉成比較少的含水量了,還是很不好處 理,而且果醬被麵團稀釋,風味出不來,只有吃到果肉時覺得還不錯。又嘗試用"裹"的把果肉包進麵糰中,烘焙出來就像紅豆麵包,只是餡料改成鳳梨,吃起來不 錯,但這不是我要的......,最後,用折疊式的包法,一層一層把餡料包揉進麵糰中,還是不好控制,但是果肉分布較均勻,用"裹"的會太集中,這樣層層 摺疊就不會,而且,麵團本身的成分和濕度還可以保留住。


(完成的鳳梨全麥麵包)

真的是很費工,但是最後烘焙出自己想要的,真材實料而且口感風味都不錯的鳳梨麵包,成就感滿分哩!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312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